发布时间:2020-06-15 浏览次数:30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李某的银行卡里,收到了北下关街道为其补发的1999年至2009年间的低保金、残疾人补助和利息共计1万余元。

  然而这笔本应在1999年起就开始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缘何迟到了20年之久?

  事情要从海淀区纪委监委前不久收到的一封举报信说起。信中反映:李某1999年因精神疾病住院,但直至其2009年出院,其间从未领到过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怀疑被人虚报冒领或被挪作他用。接到举报后,该区纪委监委随即成立核查组进行查证。

  “李某当年是否符合申报低保和残疾人补助的条件?”带着疑问,核查组来到李某此前居住的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了解情况。

  二十年间,该街道负责办理低保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已退休,有的记不清当年情况,有的远在外地联系不上。为确保事实清楚,核查组在仔细查阅当年相关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相关经办人逐一核实,最终确认了李某当年符合申报条件,且街道也按政策为李某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补助。

  “应发的低保金和补助究竟去哪儿了?”核查组会同街道纪工委、财务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从街道档案室存放的1999年至2010年间的近百本账目、数千张记账凭证中,一条一条找寻相关信息,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李某当年因精神疾病住院时,由于没有其他亲属,海淀区民政部门只能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作为他的代理监护人。为妥善保管这笔资金,街道办事处设立了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用于支付李某的住院费用、日常生活支出以及暂存低保补助费用,低保补助按月存入资金管理账户,李某20年间应领取的补贴均按月足额打入账户中,而已被使用的每笔金额,工作人员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收据和支出凭证。直至2010年6月李某户口转出北下关街道,账户结余1万余元。

  虽然没有被冒领,补贴也一直按时发放到账户上,不存在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但20年间,因涉及民政系统机构改革、相关补助政策变化、街道人员调整等,时间久、变化多、涉及人员广,才使这笔结余资金处置问题存在争议。

  这笔补助虽然不算多,但对生活困难的李某来说却是“救命钱”。对此,海淀区纪委监委随即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区财政、残联、民政等部门,督促尽快予以解决,并持续追踪后续结果。相关部门通过梳理不同时期相关政策,咨询法律专业意见,最终明确账户里结余的资金应返还李某本人。(本报通讯员 司英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