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0

  苏亭战斗,是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为破击日寇运输补给线,于1942年5月30日,与民兵配合在山西辽县苏亭附近进行的一次伏击战。这场战斗是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密切协同配合创造的成功战例,也是以极少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料敌于前,侦察敌情

  1942年5月24日,日寇对根据地进行连续合击后,又以南艾浦、十字岭为目标进行铁壁合围。25日,129师第769团1营第1、第2连坚守南艾浦,第3连及团警卫排坚守十字岭,分别打退日寇多次进攻,安全掩护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突出重围。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在指挥部队突围作战中,于十字岭壮烈牺牲。

  26日,第3连转移到辽县扣拐儿镇后板峪村。后板峪山上的群众在反“扫荡”的间隙中,抓紧生产、支前,妇女们把野韭菜包子送给连队,干部和民兵将手中的子弹无偿地支援第3连使用。后勤保障上粮弹有继,使第3连“如虎添翼”。虽然在几次战斗中连队减员较多,集中起来也只有七八十人,但大家士气仍然非常高昂。虽然大家很想打个大仗,但兵力实在有限,不敢贸然行动。为切实掌握情况,第3连派遣侦察人员同地方武装一起侦察敌情、掌握民情,与区武委会主任和村长了解当地地方武装、民兵组织和敌人活动情况。28日晚,外出探点的侦察员与两名老乡送来栗城敌工站侦知的可靠情报:栗城日军300余人携民夫和甚多骡马,将于30日经柏官寺、苏亭回辽县县城。得知情报的第3连满怀对敌人的仇恨,及时联系县大队和区小队等地方武装力量,积极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就等着杀日军一个片甲不留。

  共商大计,精细设伏

  769团1营教导员在与第3连指挥员分析敌我情况后,决心以伏击手段打击敌人。连队请来乡、村干部,了解周边敌人的活动规律,共商伏击敌人的作战计划。之后,同区武委会主任、沐池村村长带领民兵化装成老百姓,去苏亭镇东寺垴一带实地侦察地形。大家分析认为,苏亭谷地为敌人运输队必经之路,地形崎岖狭窄,东有悬崖,便于我使用滚石,公路转弯处又利于我军发挥火力;敌人进入谷地很难向我两侧迂回,而我伏击部队则居高临下,易于隐蔽和观察敌情;且距敌人据点辽县不到5公里,敌人很容易麻痹。根据这些现实情况,指挥员遂定下决心,以伏击手段打击敌人。

  第3连充分贯彻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突然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这一战术思想,果断决心以苏亭镇以东山地为主战场,在当地民兵配合下设好埋伏:以3连(欠3排)协同辽县7区民兵在苏亭镇一带设伏,以该连3排在煤窑沟设伏,担任杀伤阻敌与消耗敌之运输部队任务。民兵主要担任观察、报知,解决战斗员不足的问题。车上铺民兵10余人配置在沐池以东山地各个小山头,担任对辽县方向的警戒;沐池民兵30余人位于掷弹筒班附近,搬集大石头,准备以滚石打击敌人;东寺垴、柏官寺民兵20余人配置在柏官寺以北山地;东叫沟民兵负责埋设地雷。同时,第3连派有战斗经验的骨干做技术指导,配备加强民兵设伏点。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着来个“瓮中捉鳖”。

  军民互助,伏击制胜

  30日中午12时,柏官寺北高地观察哨民兵发来信号报告:日寇300余人正沿公路北上,其主力已通过柏官寺。第3连和各路民兵迅速隐蔽进入预设阵地,到13时50分,敌人已全部进入我伏击圈。战斗信号发出后,民兵主要负责推滚石、扔炸药包等杀伤敌人,并以烧烟、插红旗、放土炮、放鞭炮等动作迷惑敌人。当敌人大部奔向视线开阔的河滩时,立即陷入我方的轻机枪、掷弹筒及步枪的猛烈交织火网内。战斗仅20余分钟,日寇便死伤大半,其余狼狈地向沐池村方向逃窜,八路军以火力尾追敌人,沐池村以东山堤民兵,亦趁机以步枪杀伤敌人。直至15时左右,日军才纠集残部,向我伏击区反击。但此时,按照“快打、快撤、不恋战”的策略部署,第3连和各村民兵已胜利完成隐蔽转移。3连官兵让民兵完全撤下来后,部队才往后山转移,确保民兵没有伤亡。

  整个伏击战中,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体现了军民互助、血肉相连的关系,取得了较大的胜利。129师刘伯承师长后来总结说:“这一段部队最好的伏击战例,就算是在辽县、黄漳补给线上之苏亭。我以两个排兵力并领导民兵伏击了归巢之敌约三百余人,毙伤敌一百四十余人、骡马八十余匹,我仅伤班长1人,亡战士1人。”苏亭伏击战,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战斗,也是一次军民联手克敌制胜的战斗,更是人民战争所取得的胜利。(田碧 匡小文

Baidu
sogou